undefined

 

在台上映前就已經有很大的期待感,因為對主演群都滿信任的,且自韓國上映以來屢破當地紀錄,早已種下深深的好奇與興奮感,上映第二天就匆匆忙忙地上戲院觀賞了,整體上算是不辜負我的期待也會讓人多加省思的一部電影。

 

故事的背景是韓國光州事件,也是因此讓我在觀影前對計程車司機這部電影有濃厚的興趣,一切都起源於請回答1988(?),劇中曾稍加提及的全斗煥跟計程車司機可脫不了關係,那是一個追求民主的時代,渴求自由的人如我都會不自覺被吸引的年代,必須被銘記且不能夠忘記的年代。

 

我想應該有不少對光州事件有興趣的人,不過我覺得電影並非是紀錄片式的去貼合史實,而是以情感面觸動觀眾去反觀實際面,比我熟悉歷史的人很多,一定也不乏比我更瞭解光州事件的人,所以本文就不主論歷史,而論情感,以及由我雙眼從電影裡看見的省思。

 

劇中的靈魂人物非宋康昊莫屬,電影的調性屬人非屬事,是由宋康昊飾演的計程車司機,他的情緒變化引領整部電影的走向,我很喜歡電影中安排他個性上所呈現的城鄉差距,首爾人(北部)與光州人(南部)拉遠來看,其實就是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我想這兩種都沒有什麼不對,在首爾生存不斤斤計較會有多艱辛,遑論單親爸爸收入不穩定的個人計程車司機(未靠行),但利己主義走進利他主義時,應該說當一個人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自私時,又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呢?看這部電影時難得出戲的部分,是拉特寫在拍宋康昊的時候,讓我一度忍不住感嘆他的情緒變化是如此的細膩呈現,在不說一句話、沒有一句對白的狀況下,卻能夠使觀影人像直接進入他腦中一樣共感,讓我不小心陷入一股崇拜感當中。

 

在一個誤打誤撞之下得到能夠賺到十萬的消息,真正得到的卻是改變一生的經歷,從這趟旅程看歷史的話,我只能佩服電影很簡單的把光州事件化成一般不認識的人也能起共鳴的影像,而如果認識光州事件,電影又會將你拉進一個更深的漩渦。現代生活在和平都市的人,其實並不真正了解什麼是涉及生命的追求自由,若生在一個民主國家當中,再怎麼跟政府抗議,要是出現傷者絕對會先被人民罵到不行,拿最近的世大運陳抗事件來看,被打成豬頭的反而是警察(?)。並不是不知道自由需要爭取,也不是不知道民主的珍貴,而是那些理念早已沉睡在過往,塵封在我們的教科書當中,沒有真的經歷所以總是把這些故事當成考試工具,背呀背只為了升學,卻沒有真的刻在心中。看完電影時,我腦袋不是只有浮現光州事件,一件又一件過去以為只是課本中一字一句的事件,突然都縈繞在腦袋裡控訴它們都是血淋淋的事實,最重要的是,到底為了什麼,把跟自己一樣的人類當成物品一般,一棒一棒、一槍一彈,穿越人的身體像是在射氣球一樣呢?電影中那一段槍戰中,正確一點來說是人肉打靶,清晰的呈現手無寸鐵的百姓是如何被殺死的,而現實當中又有多少人曾被如此對待,又或者還是現在進行式,這些畫面、這些歷史,不應該只是沉悶的課程內容,應該如那些人流出的鮮血一般,怵目驚心,應該要如那些人懇切的心意一樣,刻記在心頭。

 

對於電影中傳達先人的事蹟是一個部分,但其實我更喜歡的是電影中傳達人心的段落,由人的情感去包覆歷史、去吶喊不要忘記。柳俊烈飾演的在植是計程車司機裡最沉痛的一聲哀鳴,代表純樸、誠心只希冀自由民主的人們,這樣的人們看人最簡單,好就是好、壞就是壞,宋康昊曾經在電影中跟柳俊烈說,為什麼都幫彼得(德國記者)說話,那是因為這樣的人們是非善惡就很純粹,不是同國籍就要幫忙說話,是貪小便宜就得要直白指出,所以爭取自由民主,那只是一個最簡單最真摯的訴求而已,從來都不是強加在其上的暴民惡鬥,在被軍人抓到那時,雖然不用猜就已經知道了他的選擇,卻還是忍不住盼著可以有一絲轉機,甚至是交出膠捲也行,都不忍直視如此善良、懷著想要上大學歌謠祭夢想的他就這麼逝去。

 

在柳俊烈跟宋康昊他們走散那夜,也是宋康昊自己內心在糾纏爭鬥的那夜,我覺得不能以家庭或大義這樣很直接的二分法去衡量他當時的內心,其實等同於選擇要死還是要活,因為當晚他也差點就失去生命,在沒辦法更接近死亡的那個晚上,任何人選擇了逃走我想都不意外,並不是只是個危險的任務,是又要回去那個面臨死亡瞬間,並且要拋棄擁有的一切,所以他走了,想要悄聲離開的他,被柳海真飾演的光州計程車司機追上,卻不是要阻攔他,是幫他換上車牌、告訴他不為人知的小路、甚至帶來彼得給他的錢,並非要責怪他逃跑,是要來送他啟程的,當然這一送沒把他送回首爾,倒是帶回了光州。

 

在看整部電影時,一直都很克制,雖然聽朋友建議帶了兩包面紙,但越是預備齊全反而是異常的冷靜,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隨著宋康昊的心緒波動,看著那些原先覺得不可能卻是如此輕易推翻想像的畫面,以為會守護著人民的軍人卻在殘殺著人民,看著宋康昊糾結的一路駛離光州,到達順天我也隨之好不容易的喘息,卻要聽著原先該傳遞事實的媒體,變成歪曲的虛偽,這也不禁讓人反思台灣的媒體現狀,是不是跟電影裡有異曲同工之妙呢,又讓人聯想到近日韓國當地的MBCKBS罷工事件,現代人的抗議可能損失點錢、少一些喜愛的電視節目,在過去卻要豁出性命仍不見得能守住真相,是不是更應該重視珍惜這本應屬於人民的第四權呢?儘管電影前半段都還算是冷靜,直到宋康昊載著彼得要出光州時,我還是動搖了,突然想到米爾格倫實驗,那是一個關於人在被要求服從殘忍命令時是否能拒絕的實驗,那個軍人的舉動讓我思考良久,為什麼看見首爾車牌卻不舉發呢?不管電影是想要帶入人性本善還是什麼我不清楚的深意,那個畫面還是讓我苦惱,那些開著槍的軍人是什麼心情,會不會其實他們的家人也在抗議人潮當中,會不會他們也祈禱著自己的罪惡能夠被譴責呢?

 

在電影當中最深刻的台詞,就是柳海真在最後一刻跟宋康昊講的不要擔心,雖然說車隊突然出現其實有點不合理,但我已經無暇思考邏輯性,只能眼淚簌簌的掉,不要探討合理性的話,其實他們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柳俊烈(在植),他們想要的只是自由民主,能夠安居樂業,能夠不用憂慮的自在生活,在家裡與妻小吃著簡單的飯菜,但現實就是連這些都無法實現,所以他們必須要改變這一切,而想要改變卻演變成必須賠上性命,當柳海真還是笑笑地說著不要擔心時,明明是個那麼顯而易見的謊言,但他並不是在說謊,因為真正重要的是這些不公不義必須要被揭露,遠大於他自己本身,所以他說著不用擔心,是因為宋康昊不能停、不能有一絲猶豫,因為比真相帶出去比什麼都重要,柳海真這次,必須真的把宋康昊送回去。

 

計程車司機這部電影可以檢視的點很多,從歷史切入也可,從反戰角度切入也可,從媒體自由角度切入也行,不過在前面我也提到了,以情感去省思這種種,是我覺得大家都可以做到的,畢竟不可能每個方面大家都懂,而人與人之間的情緒,卻是古往今來都可以傳達到的,如果我是其中一人,會有多痛心,只過了30年後的現今,真的可以就此遺忘嗎?謹記過去那些流著血與汗的人們,雖然歲月流逝,雖然未曾親身觸碰,卻也不能像是虛幻的故事一樣就此消散,因為現在的一磚一瓦,秉持著的信念,都是過去真實的血肉所堆砌的,不只要緬懷更要凝望眼前,我們也有著前人的勇氣,可以再多為真理奮鬥一點。

undefin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KE路克威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